Copyright 2006-2020 Powered by jcplating,廣東杰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電話:188-2017-6170 李先生 | 備案號: 粵ICP備19136419號-1
電鍍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行業,全國有近萬家的電鍍企業,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生產中的安全問題,不論是經營者與從業者,正確對待與普及我們行業的安全知識,并在現場去培訓全員安全防范技能顯的極為關健。
一、電鍍行業作業中會引起中毒的種類
有毒物質能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3個途徑進入人體,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氰化物中毒
在電鍍銅、鋅、銀、金、銅合金和退鍍中,氰化鈉、氰化鉀、氰化亞銅、氰化鋅、氰化銀鉀和氰化金鉀等氰化物被廣泛使用。
氰化物顆粒、粉末及含氰溶液,遇酸或受潮會分解產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氫氣體。若含氰鍍槽的布置、含氰廢水的排放和通風管路等存在缺陷,可能會產生氰化氫。例如:含氰鍍槽與酸銅槽、酸洗槽、鉻槽等酸性物質的距離過近;含氰污水與酸性廢水混合排放;含氰廢氣與酸霧共用一套通風裝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質未清洗干凈就進入含氰鍍槽,以上情況均會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從而為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氰化鈉和氰化亞銅的溶解過程屬絡合反應,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熱量將會使溶液溫度急劇升高,甚至沸騰,分解產生氰化氫和氰氣,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含氰鍍槽的工作溫度過高和電流密度過大也會導致氰化物分解和擴散。
因為氰化物使用不當、通風不良和管理不善,導致作業場所產生大量氰化氫氣體,造成人員急性中毒,最終釀成傷亡事故。如2003年10月,浙江溫州某刀具公司發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該公司在對廢水處理設施進行檢修時,檢修人員在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進入深達4.5m的還原反應池內,發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進入該池內,最終造成4人死亡,1人受傷,導致事故擴大化。事后檢測發現:池內氰化氫等氣體的濃度嚴重超標。
2有機溶劑中毒
電鍍生產有時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劑)、油漆、電泳漆和油墨等有機溶劑。使用時有機溶劑大量揮發,人體吸入后會引起中毒。如三氯乙烯在清洗槽內呈蒸氣狀態,若冷卻不足或零件帶出,會在空氣中達到較高濃度,直接影響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噴漆、電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業,通常為近距離的手工操作,難以做到人員與有毒物質的有效隔離。若缺少良好的通風和個體防護用品,就會引起急性中毒,長期吸入也會導致慢性中毒。
3酸霧中毒
硫酸、硝酸、鹽酸和氫氟酸在電鍍中應用廣泛。酸銅溶液因空氣攪拌會形成酸霧;鹽酸除銹會逸出HC1氣體;高濃度的氫氟酸會揮發出HF氣體;濃硝酸退掛具和零件,會產生NO,等氮氧化合物。作業人員吸入酸霧會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癥和肺水腫,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某電鍍廠使用硝酸退掛具,操作人員麻痹大意,貿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產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護措施而造成當場昏死,送醫院后不冶。長期接觸各類酸霧還會引起各類病變。
4鉻霧中毒
鍍鉻會產生鉻霧,若未添加抑霧劑則情況更為嚴重。現場缺少通風措施和個體防護用品,鉻霧進入呼吸道,就會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產生慢性影響。
5其他
次氯酸鈉溶液常溫下易分解,遇酸則分解更快,釋放出劇毒的氯氣。誤食含金、銀、銅、鉛等物質可能引起重金屬中毒。對鎳有過敏反應的人員,直接接觸鍍鎳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膚炎癥和濕疹,被稱為“鎳癢癥”。
二、防止電鍍作業中中毒安全技術對策措施
1、廠區平面布置的對策措施
(1)廠房和化學品庫房應與職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場所分開設置,且保持安全距離。
(2)高毒有害作業與低毒無害作業應相對分離布置。
(3)含氰鍍槽應與酸性物質保持安全距離,或有效隔離。
(4)劇毒品庫房應遠離熱源、電源、火源、水源和居民區,宜靠近使用場所。
(5)噴漆等易燃易爆生產部位宜設置在單層廠房靠外墻或多層廠房的最上一層靠外墻處,與周圍的距離應符合規范要求。
2、防毒對策措施
(1)劇毒品的儲存和使用場所應設防盜報警裝置,且建筑結構完整,門窗嚴密,禁止無關人員入內。
(2)劇毒品的包裝容器和包裝袋不許隨便丟棄,應消毒后由供應商回收,專用的分取容器應存放在庫房內。
(3)改革工藝,盡量使用低毒無害的工藝和物質,采用低氰或無氰的生產工藝。
(4)電鍍生產應機械化、自動控制,有毒物質生產裝置應密閉化,以減少人員與有毒物質的接觸,并避免氰化物與酸類物質混合、接觸。
(5)改善通風狀況,噴漆、電泳和油墨涂敷等崗位應采用正壓送風,酸霧、漆霧、有毒氣體和粉塵等應吸收處理或高空排放。
(6)嚴格控制工作溫度和電流密度等。
(7)配備氰化物中毒的急救藥物,如亞硝酸異戊酯。